首页
>信息公开>媒体看仲裁

《济南日报》:多元化解纠纷 服务经济发展——济南仲裁的自信来自哪里?
发布时间:2016-09-22 浏览次数:

侯某某是一名聋哑人。1997年,他的妻子遭遇医疗事故,导致瘫痪,侯某某踏上了漫漫维权路。济南仲裁委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助侯某某与医院进行调解,并帮助双方将这一“马拉松”纠纷圆满解决。2015年,侯某某终于拿到盼了18年的赔偿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10月1日起,《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对此,有评价说,“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综合性省级地方法规,具有开创性意义。”


法治社会既需要公平与正义,也需要效率与效益。近年来,济南仲裁委积极参与多元化解机制,倡导仲裁裁调对接,充分发挥其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特点和公平、高效、简便、灵活、低成本的处理方式,在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拓宽服务领域 延伸服务触角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样多发。能否有效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医疗纠纷频发,成为干扰医疗秩序和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济南仲裁委积极拓展延伸服务触角,协助妥善处理各类涉及医患赔偿的矛盾纠纷。他们与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合作,为患者家属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快速程序,为达成调解协议的医患双方及时出具调解协议书,通过合法程序将矛盾纠纷高效解决。


经过仲裁确认的调解书和仲裁委依法作出的裁决书,都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济南仲裁委有关负责人说,“这既避免了调解双方事后反悔、对调解结果‘不认账’,又使得调解过程在程序上合法、有效。”


发生交通事故,对赔偿金额产生分歧,也是近年来经常遇到的矛盾类型。2014年,济南仲裁委在天桥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市中区交警大队南郊中队等地设立交通事故争议调解中心,在交通事故争议领域依法开展仲裁工作,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对调解协议进行仲裁确认或者进入仲裁程序化解纠纷。


同时,济南仲裁委还与市城乡建设委联合在市清欠办设立仲裁窗口,由仲裁委派驻工作人员,接待农民工咨询,参与纠纷调解。随着仲裁窗口的设立,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更加合法合规,减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济南仲裁委目前已将服务领域拓展到了物业、商会等领域,与市工商联合作,在济南市台州商会和济南市流通业供应商协会建立调解组织,试点推行调解协议仲裁确认模式。济南仲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经验成熟即全面推开,“这是仲裁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的有益探索,也是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市场监管的实际举措。不仅充分发挥了仲裁的制度优势,高效、快捷地化解纠纷,更延伸了行政服务的链条,使行政调解与法治化调解紧密衔接起来,形成了调解工作合力。”


多元化解纠纷 仲裁优势显著


《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指出,鼓励和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途径化解纠纷。纠纷多元化解促进工作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愿;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坚持公平公正;和解调解优先,多方衔接联动;预防与化解相结合。


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化解纠纷渠道,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


“走诉讼渠道可能要打几个月的官司,仲裁从立案到作出裁决,一共才5天。仲裁效率高、收费低、不公开进行,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一位驻济企业的法务负责人对记者说。


不同于法院由审判庭审案,仲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裁断案件,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干涉仲裁庭。对于这一决定仲裁质量的关键人物,济南仲裁委对所聘任的仲裁员进行了系统规范的管理,确保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遵纪守法。按照《仲裁法》规定,想当仲裁员,必须先跨过“5道高门槛”中的一个:即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曾任审判员满8年;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


济南仲裁委从资深律师、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退休法官中,精心选聘了涉及合同、建设工程、土地、房产、金融、保险等专业领域的400余人担任仲裁员。同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每年对考核成绩不佳、责任心不强、不符合仲裁工作要求的仲裁员及时解聘,同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实队伍。


“仲裁员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懂得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商业惯例,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仲裁经验,所以他们仲裁案件时能听得懂、看得清、裁得准,使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纠纷能够公平及时得到解决。”一位当事人深有感触。


济南仲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的出台实施,济南仲裁人将主动担起全面推动依法治市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保护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纠纷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好地服务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张兴桓 王娴 李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