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来自坚持 公信体现担当——记第二届“济南市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李浩
|
|||
|
|||
199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自1995年9月起施行,重新组建商事仲裁机构提上了国家的法治工作日程。现任济南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仲裁二处处长李浩参与了组建工作,从那时算起,他从事商事仲裁工作已经跨过了28个年头了,见证了济南仲裁委员会的发展。他也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变成如今白发已染双鬓的中年人,济仲也由当时参加组建的3人发展到现如今的80多人,受案量也由当时的一年5件到现在一年近4000件,受案标的额也由一年50万到现在的80多亿。这28年间,他一直坚守在仲裁一线,从一名办案秘书成长为处室负责人,历经了多个岗位、多项重大任务的锤炼,这正是济仲人开拓仲裁事业的缩影,也是第一代仲裁人坚守的真实写照。他先后荣获国内仲裁界权威颁发的仲裁公信力“二十年坚守奖”、“全省仲裁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济仲也在李浩等一代代仲裁人的努力下,被评为全国公信力十佳仲裁机构、全省优秀仲裁委员会。 攻坚克难、化解矛盾,做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两年前,李浩由立案管理处转岗仲裁二处处长。当时有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未结,面对当事人关注、仲裁员掣肘的1400多件疑难复杂案件,他带领办案秘书发起攻坚行动,采取“摸清底数+聚焦问题”寻根源、“分析原因+深入研判”找措施、“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清积案的三步工作法,逐案摸清底数,逐案制定推进方案,加班加点奋斗一年多,在不影响新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除法定理由中止的34件,其余案件圆满办结,取得了“积案攻坚”的胜利。 同时,他在参与办理很多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时,时刻牢记服务大局,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办理某大厦房屋买卖案件中,他与房屋买受人彻夜长谈,释法说理,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消除疑虑,用最短的时间调撤结案,保障了涉案工程按期重整开工,受到了当时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21年在办理涉及某大厦(违建)系列案件时,我们加快程序推进,依法作出实体认定,最终确定了房屋权益人,保障了该项目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公平公正是仲裁工作的生命线,既体现在办案质效上,也体现在精准解决仲裁当事人的困难上。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办案中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践行“为民办实事”,为当事人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仲裁服务。 2021年4月,仲裁二处承办了一批养老服务合同案件,考虑到当事人多系年事已高的老年人,李浩交待办案秘书做好庭前准备工作,特别是为老年人备好座椅、热水及相关应急药品,并在庭审现场,指导仲裁庭创新采取“拉家常”式庭审,拉近矛盾双方距离,同时以事实为依据,捋清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双方当事人在和谐的庭审氛围中充分表达意见,最终顺利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持续多年的纠纷,帮老人们要回了养老钱。 在日常办案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情绪对立强烈的情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济南市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违约和业主迟延交纳物业服务费引发的涉众集团案件数量激增,济南仲裁办受理的相应集团案件从2013年起出现“井喷”,连年攀升至2021年的1000余件。办案力量不足导致案件积压等情况,又易引发当事人“维权”行为过激及群访事件。 面对复杂敏感、易造成群信群访的集团性案件,李浩组织成立了集团案件专办团队,集中精干力量,专人专办。他带领团队成员探索研判各环节敏感点,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逐一解决。同时,加大调解力度,做到不等不靠、随约随到,充分利用面对面、背靠背等形式,从情、理、法多个角度说服当事人,最终实现多起案件各方服判息诉息访。在处理天桥区某办事处群访事件中,他带领两名办案秘书直接到了现场,在狭小、人多、透气性差的会议室里,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让100余户业主与开发商达成了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一起上访事件,为我市多元化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和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年多来,专办团队创纪录的承办了集团案件200余组1800多件,有效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深入钻研、探索创新,做仲裁程序正义的保障者 仲裁程序正义的科学保障,既为推进仲裁程序进行之必要,也是程序自治与程序正当的实现过程,更是仲裁机构所在地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的具体体现。 仲裁法规定,仲裁程序依照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规则之于仲裁程序,就好比民事诉讼法之于民事诉讼程序。仲裁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是仲裁机构自身的一件大事。 转任仲裁二处处长后,李浩便带领仲裁秘书梳理仲裁程序仲的难点、堵点、痛点,从条款结构、规则适用、仲裁协议异议及处理方式、增加当事人、仲裁员电子签名、送达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优化了仲裁程序,形成了《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20版)》,大幅提升了程序规定与实务操作的契合度,提高了仲裁服务水平,保证了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为充分发挥仲裁高效的优势,李浩带领办案秘书们不断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在仲裁内部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制定实施《关于调整仲案件承办机制的实施方案》《分案规则》《办案秘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工作机制,推行秘书小组办案机制,施行科学的案件分配机制,完善了办案秘书的绩效考核制度,凝聚了工作力,调动了仲裁秘书队伍积极性,有力保障了增量案件的办理效率。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2020年以来,济南仲裁办平均结案时长比规定时限缩短近40天,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兢兢业业、担当作为,做金牌营商环境的践行者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增强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发展和就业的有效举措。推动法治成为济南最好的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广大仲裁从业者责无旁贷。 围绕“一次办成”的改革目标,济仲推出仲裁立案“一窗通办”、仲裁立案“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实现仲裁立案“最多跑一次”;推行立案前调解,主动对接各级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积极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仲裁办案软硬件配置。设置了仲裁庭开庭“云桌面”系统及硬件并对后台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充分保障了开庭效率和记录的准确性;不断开发完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功能。大幅提升了仲裁办案效率和案件管理质量。 面对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李浩和他的团队提出“公平正义不能掉线,仲裁服务不能打烊”。他们积极推进仲裁程序,主动为涉及防疫物资生产、运输、销售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推出“午间仲裁庭”“周末仲裁庭”“线上仲裁庭”等定制化仲裁服务,为企业尽快实现资金回笼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仲裁保障。由于无法进行聚集性开庭活动,设置送达云柜系统和电子送达系统,进一步提高仲裁送达工作的公信力和效率;牵头引入移动智能办公平台,以视频庭审的方式成功审理了多起合同纠纷案件,实现了开庭形式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要求与案件办理顺利推进之间的矛盾。2020年,在处理涉及国家防疫物资重点保障单位的200多份电子商务合同案件时,因交货方式特殊,涉案金额较大,时效性要求较高,李浩指导办案秘书和仲裁庭以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审理,尽全力推进案件处理流程,以最短时间作出了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仲裁结果。 两年来,李浩带领仲裁二处依法裁处各类矛盾纠纷6031件,为当事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26亿元。 获得第二届“济南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李浩说:面对挑战时,一定需要有人敢于担当、无所畏惧,才能在最高效率下得到最好的结果。我相信,随着法治建设的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的强化,现今面临的很多复杂问题都将得到更好的解决。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打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 |
|||
(信息来源:济南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