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2370100493002484B/2025-00293 组配分类: 公示公告
- 成文日期: 2025-03-27 发布日期: 2025-03-27
- 发布机构: 济南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 标题: 济南仲裁办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发文字号:
2024年,济南仲裁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任务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依法履行仲裁职责,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济南仲裁办党组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政治任务。主要负责同志始终保持对法治政府建设大事大抓、强力推动的势头,按照中央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规划两纲要”和省、市部署要求,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作出总体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严格落实班子成员述职述法制度,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主动接受监督。把推动全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抓手,健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把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作为党组会重要议题,全年组织学习35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3次。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契机,传达学习省、市关于法治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把学法尤其是学习宪法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国家宪法日”,组织全员参加宪法宣誓,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学习活动。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参加“济南市仲裁法治化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山东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专家教授专题授课辅导。在年度“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比武活动中安排学法内容,全年落实党员干部参加“济南市干部法治素养提升网络专题培训班”学法28.5个课时以上,在全办营造了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持续强化制度建设,依法履职有序有力。研究制定《济南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和《济南仲裁办领导干部2024年度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抓牢抓实协调配合机制和职能运行监管机制,明确责任处室负责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部署安排和监督考核,把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宣传、《仲裁法》推行三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推动解决配合不顺畅、行动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健全完善仲裁权利运行监督体系,建设“仲裁信息化监督考评系统”。落实服务起步区、自贸区和“项目深化年”“5+6+7”系列措施,加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运行。在起步区复制推广“五元联动”工作模式,在完善起步区商事纠纷尤其是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仲裁支持;完善商事仲裁和调解服务机制,整合“济南国际仲裁中心”职能,为驻区企业解决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纠纷提供便利化仲裁服务等多项具体举措,持续优化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第五届济南仲裁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修订了《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管理办法》《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守则》《济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办案细则》,进一步完善了以仲裁员管理“五项制度”和仲裁办案“三项纪律”为主体的仲裁业务办案管理体系,推动依法履职更加规范有序。
(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仲裁推广见行见效。按照“八五”普法规划部署和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工作安排,仲裁办创新开展“仲裁链万企”和“仲裁开放日”系列活动20余场次,通过上门对接、开门宣传的方式,向商事主体、人民群众宣传推广仲裁法律知识。建立“仲裁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平台”,面向重点行业、企业,开展“7+10”(银行、保险公司、建筑企业、市属平台、民企、律所、商协会各10家)仲裁制度推广活动,对接商协会、企业170余家,宣传商事仲裁优势,开展现场答疑。受司法部选派,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法律服务专题展,设立济南仲裁专题展区,为参展企业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提升济南仲裁影响力。通过官方网站、“济南仲裁”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发布仲裁信息100余篇,结合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等活动,累计开展送法下基层、进社区活动26次,宣传仲裁法律制度,提供法律咨询。通过参加《作风监督热线》和《周末说法》节目,积极宣传推行“信易+仲裁”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通过仲裁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2024年,济南仲裁受理仲裁案件11644件,涉及争议金额143.3亿元,贡献财政收入1.1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4.8%、2.5%、9.5%,仲裁业务覆盖全国170多个地级市、港澳台和部分海外地区,60%以上当事人来自济南以外,受理物业、买卖、知识产权、保险类纠纷数量在全国282家仲裁机构中位居前5名,山东建筑类企业10强中有半数以上把济南仲裁定为争议解决首选途径。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仲裁化解民商事经济纠纷工作情况,对济南仲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就仲裁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为仲裁办破解难题聚合力量、创造条件,济南仲裁公信力、行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三)充分发挥仲裁优势,服务群众用心用情。始终把提高办案质效、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试行仲裁员“分类+机选”组庭模式,不断强化仲裁员、仲裁秘书专业素质,提高定分止争能力。制定《调解员管理办法》,修订《调解规则》,完善调解员名册,将调解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各个环节,实施立案前、组庭前、开庭前、合议前、裁决前调解的“五前调解法”,精准化解纠纷,积极促成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2024年,为当事人免费调解商事纠纷2585件,调解结案5224件,调解和解率52.5%,有效发挥了仲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创新运用“智慧仲裁”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立案、开庭、核阅、裁决全流程“云上”办理,着眼案件繁简分流,引入“裁调对接”机制和分组办案模式,做到简案速调、繁案精裁。大力推广应用“集约化送达服务平台”,累计送达8万余次,法律文书送达时间压缩90%以上,该做法被省司法厅和自贸区济南片区推荐为“山东自贸区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制定金融仲裁“特别规定”,降低金融仲裁收费标准,将金融纠纷裁处时间压缩至45天,使更多仲裁当事人体验到快捷和便利。根据当事人需求,开展“周末”“午间”和“网上”等定制式开庭服务1000余次。建立健全热线工单办理、电话回访和仲裁庭联合接访工作机制,连续四年信访案件及时回复率、按期办结率和12345热线服务过程满意率、办理结果满意率均为100%。2024年,裁处案件9954件,日均开庭54.3个,日均结案36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有力推动我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贡献了仲裁力量。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仲裁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措施仍需完善。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仲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一流营商环境、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一系列规范细致、具体可行的制度举措。
二是仲裁业务能力发展不够平衡。金融和涉外仲裁领域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与国内头部仲裁机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优质案源的“虹吸”效应还有差距。
三是仲裁高质量发展仍需再发力。近年来虽然在优化流程、改进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案件量的激增,受制于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导致立案周期长、裁决不及时、咨询问题回复不及时、当事人与仲裁秘书沟通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仲裁为民服务效果打了折扣,也影响了仲裁公信力的提升。针对新形势新困难,主动求变、大胆改革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济南仲裁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深化仲裁制度改革、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和健全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仲裁规则、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按照“一规划两纲要”相关部署要求和我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强队伍、提升能力,优化管理、提质增效,努力建设全国一流仲裁机构,推动济南仲裁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仲裁作用,努力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更多仲裁力量。